本村村民入口

郝家山村农民喊你分享半边猪

 
 
2014/12/23 17:30:49   来源:搜狐

 老家在郝家山,那是离英山县城不足十分钟车程,海拔200多米的一个小乡村。小时候,家里人口多,几个姑姑出嫁掏空了家里的家底,所以一年里吃得上肉的日子屈指可数。“大人望种田,细伢望过年”,我们小孩子,最盼望的,莫过于过年了。也只有过年的时候,桌上可以见到些猪肉---对我来说,这已经是世间最美味的东西了。

  冬天的早晨,对于十来岁的我来说,离开温暖的被窝实在是件痛苦的事情。天才蒙蒙亮,听到母亲起床后扫地喂鸡的声音,身体和意志经过一次次艰难的对抗,我最终还是极不情愿的爬出被窝,自己起床穿衣,一边打着呵欠,一边开始生火煮猪食。冬天天冷,猪食必须是热的,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,这些细节是丝毫马虎不得的。猪食无非是米糠、玉米粉、麦麸、豆粕、花生麸,要么就是打来的猪草,煮熟后装进一个大水缸。层层叠叠,要管一年四季。喂猪的时候,挖出来一部分,放热水一冲,一搅,上面撒一层糠,猪就吃得欢了。即便是饲料横行的今天,农村人还是我行我素,绝不屑于添加半点饲料。母亲说了,养猪玩不得巧,不在意它,喂冷的,不爱吃的,它就不长膘。通俗的话,是农村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金科玉律,家家户户丝毫不敢有半分的违逆。

  到了腊月,我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,“二十五,打豆腐;二十六,盘年肉。。。。”。到了二十六那天,不用母亲叫唤就早早的起了床,在门口的谷场上扫除一块赶紧的空地来,再转身回屋煮上一锅猪食,端到猪棚里,一勺一勺的盛进猪槽里,嘴里还念念有词:“猪啊,猪啊,莫怪哈”。这个是例行的仪式,完毕之后我还要回屋里烧一大锅开水,稍后要用来腿毛。当开水沸腾的时候,对面的山头上杀猪的大伯懒洋洋的扛着杀猪的家什出现了。

  大伯有着农村人少见的红光满面,当他在堂屋里享受着一杯茶、一支烟的待客之道时,谷场上早有几个年轻力壮的叔哥跳进猪圈,三下两下合力将猪捆住,抬在大木桶上的门板上。噼里啪啦鞭炮声后,一阵嚎叫,随即就是褪毛,分边,剁肉。屋里头,母亲在灶台上忙碌,早有一份最好的猪肉拿进屋来,张罗着做饭。杀猪这顿饭,是少不酒的,在我们乡里叫做喝“猪衁子”酒,是对一年来的辛勤劳作的褒奖和总结。在这场饭局上,因为喂养有功,身为小孩子的我也在桌子上有了一席之地。在桌上,我可以肆无忌惮的大快朵颐,大人是绝不会阻拦的。自家的猪肉,瘦肉嫩滑而不钝,肥肉香醇而不腻,味道鲜美,口感纯正,当神仙也不过如此啊!

  后来长大了,五湖四海的游走,为了生活忙碌奔波,终于不再为一顿猪肉而折腰了,但是无端的迷茫起来,吃到嘴的猪肉,如同嚼蜡,看着光鲜却再也没有了童年时的味道。也曾请精于烹饪的朋友炒、煮、炖、烧,加上各种香料,想寻回儿时的记忆。可不论怎样做,终究是少了那种“家乡”味。直到有年返乡,遇到隔壁家的兄弟娶亲,喜宴上那大火烹炒的五花肉,瞬间让我又尝到了寻觅已久的醇厚“乡”味,那种香是郝山村土猪所特有的,仅是一块就能让人唇齿留香,回味无穷。

  村里的老人告诉我,由于黑猪生长周期长、瘦肉率偏低,饲养成本几倍高,近年来养殖户为追求效益,普遍养起了瘦肉率高、生长速度快的西方猪种,加之各种生长激素催肥,大多白猪仅三四个月就出栏。现在外面餐馆饭店里吃得就是这种“速成”的洋猪肉,肉味寡淡。而在现代工厂化的养猪场中,为了寻求更大的利益,更有黑心的企业主使用毒害健康的瘦肉精来提高瘦肉率,猪肉安全也因此越来越让人担忧。为了让家人吃上安全放心的猪肉,不论是外出打工的,还是游历求学的,郝家山人依旧保留着每家都要饲养几头黑土猪的习惯。

  这里家养的猪,全部采取猪草、糠麸土法喂养。猪食散养的,在南瓜藤下散步,在野草丛中追逐,在阳光下呼吸新鲜空气,长期掘食青草、菜叶、南瓜藤等,原生态育养,不添加任何瘦肉精和生长素,恢复和保持黑猪的拱掘习性,靠运动提高瘦肉率。每头黑猪的生长周期为10个月以上,体型健美瘦长,体质健壮结实,毛色黑亮顺滑。不仅抗病能力强,肉色鲜红圆润,肌肉纤维细致均匀,口感和饲料猪也有着天壤之别:坚韧富有弹性,瘦肉嫩滑而不钝,肥肉香醇而不腻,味道鲜美,口感纯正。

  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。今年开始,已经有黄石、黄冈和武汉等地70多个家庭联系郝家山村,和村民们开展“共享一头年猪”活动。活动中,客户缴纳定金,双方约定春节前的杀猪日期,到了这一天带着妻子孩子到郝家山体现生活,交朋结友,喝“衁子酒”,感受原汁原味,健康浓郁的“乡土味”。如果你也想和他们一样,尝尝正宗的土猪肉,呵呵血性的“衁子酒”,品品无污染的野菜,唱唱清亮的山歌,郝家山人热情欢迎你!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