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报道

英山“半边猪”热销背后有隐忧

 
 
2014/12/23 17:33:35   作者:楚天时报 来源:楚天时报


郝家山村民向黄冈市民展示黑土猪肉郝诗光提供

  上周六,由黄冈市商务局、市农业局、市电子商务协会发起的“电商惠农暖冬行动”活动,让英山县郝家山村的黑土猪第一次从山村进城,打通了农家和商超之间的销售通道,当日线上线下共认购“半边猪”30个,帮助农户预售土猪肉3000多斤。

  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营销,为山里人解决了“好猪难销”的问题。但在黄冈市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郝诗光看来,活动只成功了一半,猪肉的附加值并没有因“触网”而增加,农户一年养一头猪的成本是2800元,而10多元一斤的土猪肉价刚好够本。

  电商惠农:土猪肉当天预售1500公斤

  英山县孔家坊乡郝家山村,位于大别山腹地,比邻乌云山茶叶公园,是一个有30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。这里的农户每家都会养上一两头年猪,用土法养殖,猪吃的都是麦肤、糠、南瓜、自家菜园里的菜等东西,不加任何饲料,到年底宰杀供自家食用,多余的猪肉会拿出来卖。

  12月4日,郝家山村副主任郝霞光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,称村里决定举办一场“年猪节”,开展分享“半边猪”计划,邀请城里人到农村来分享农民的喜悦与快乐。

  郝霞光介绍,“分享半边猪计划”就是农户一年饲养一头猪,按照家庭需要,一半留下,另一半和城里的朋友共同分享。同时郝家山村将邀请城里人来共喝“衁子酒”,一起分享和见证他们这一年的劳作,把喝“衁子酒”这个传统继承下去,让城里人能体验农村生活,也让城里的信息资源带到乡里,从而搞活当地农村经济。

  这个帖子引起了黄冈市商务局和黄冈七一商场的关注,他们决定举办一场“电商惠农暖冬行动”活动。七一商场总经理倪敬东的理解是,一方面,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,很多食品也被工业化所污染,由于黑土猪生长周期长、瘦肉率偏低、饲养成本高,同样被现代化养猪场的白洋种猪肉所代替,城里人想吃土猪肉买不到;另一方面,农民到了年底要宰一头猪,但按照家庭需要,有一半吃不完,想把一些富余的农副产品变卖增加收入。但因为缺乏合适的信息渠道,两者往往撮合不到一块儿。

  12月13日,“电商惠农暖冬行动”在黄冈七一商场正式启动。活动现场,面对郝家山村原汁原味的黑土猪肉,黄州市民热情高涨,从山里进城的两头猪被现场分割,345斤猪肉很快被抢购一空。宏达驾校、黄冈奥康步行街等爱心企业的现场订购,将“暖冬行动”推向高潮,线上线下共认购“半边猪”30个,帮助农户预售土猪肉3000多斤。活动还吸引了鄂州市餐饮企业的注意,准备组织当地企业和市民,前去英山县郝家山村和村民一起共享“半边猪”。

  热销背后:黄冈农产品如何做大附加值

  “电商惠农暖冬行动”的成功举办,让村民对郝霞光竖起了大拇指。但把账目算下来后,他觉得土猪肉的附加值没有卖出来,为了促销,土猪肉和洋种猪肉卖的是一个价,一斤10多块钱,即使不到城里来,也能卖上这个价格。
  郝家山村四组村民郝桂香家里养了3头猪,她打算年终处理两头,剩下一头小的留到明年。“喂得好,猪就长得好。”郝桂香说,农村的猪都是吃杂粮,是地道的“土猪”,她家的猪一直是吃糠麸、南瓜、红薯等食物,照她这种方法,养猪是亏本的,但如果不养,家里的剩饭剩菜和一些农作物就浪费了。

  郝霞光说,一头苗猪一般在50斤左右,按照行价每斤10元计算,苗猪的基础成本是500元,把苗猪养到出栏,饲养周期是10至12个月。农民养猪一年,每天按最基础的工钱算5元钱,一年下来工钱也要1800多元。另外算上猪吃的糠麸、南瓜、红薯等食物,最少也得500元。保守地算下来,农户一年养一头猪的成本是2800元左右,卖出的肉钱刚好够本。

  郝霞光的观点,得到了黄冈市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郝诗光的认同。他说,目前,网销农产品为了增强竞争力,多半会比市场零售价低几成,以获得买家的青睐,但宣传推广费用以及物流费用等软性成本在增加,这对农产品来讲是个挑战。

  去年10月10日,“淘宝·特色中国”组织的“中华名果节”上,罗田甜杮首次与新疆香梨、山东苹果等全国知名产品同台“论剑”,5天预售5000单,共25000斤,在“中华名果节”上销售量排名第三。这样的成绩也被津津乐道过,但实质上罗田甜杮也没有卖出它的附加值。

  黄冈农业资源丰富,坐拥罗田板栗、茯苓、甜柿、苍术、黄州萝卜、红安苕、蕲春珍米、酸米粉、蕲艾、英山云雾茶、广济佛手山药、团风荸荠、射干、麻城茶油、黄梅青虾、浠水巴河莲藕、木子店老米酒、黄梅挑花、老君眉茶、武穴酥糖等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产品,但现实的尴尬是,黄冈农产品加工产值与总产值之比刚刚1:1,全省平均水平是2:1,增长空间很大。“淘宝黄冈馆”开通后,这些黄冈的农特产品都在借这个平台推介营销。但“触网”农产品如何实现突围,卖出附加值?郝诗光认为,重点在于挖掘出农产品的附着价值,让它变得有故事、有趣味,才能吸引网络消费者。

  成功案例:黄梅IT男将2元一斤的大米卖到8元

  李明攀,是黄梅县谦益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。5年前,他回到农村种田,如今已在3个村流转来1500多亩土地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农场主”。李明攀种田讲究“三不”:不施化肥,不打农药,不用除草剂。这种生态化的农业生产方式,一开始就遭到农民怀疑。村民说,这样怎么能保证产量?产量上不去,种这么多地哪里有收益?

  李明攀以互联网销售破除了这些疑问。“产品70%通过网络销售,30%为电话团购。”李明攀说,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粮食的安全,这让他的有机粮供不应求。北上广、武汉、郑州等地客户的口碑给农场带了集团客户的洽谈和预订。武汉拉图尔社团、上海菜团、郑州的绿色联盟、广州的沃土工坊等都成为农场的固定客户。

  为提高种植水平,他吸取《齐民要术》《农政全书》《天工开物》等古人智慧的同时,也学习了当代的《土壤生态学》等一系列今人的研究成果,在挫折中一步步成长。他使用红花草、绿豆等作为绿肥取代化肥,适当添加一些菜籽饼、花生饼、沼液等作为补充;从最初几年的人工除草、人工插秧,慢慢发展机器插秧、稻田除草机除草。
  李明攀说,几年下来,农民的大米一斤卖两元钱已经算高的了,他的大米每斤却能卖到8元以上。

  绿色耕种不仅为李明攀创造经济效益,而且带来社会效益。通过几年打拼,李明攀探索出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现代农业之路,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,产品供不应求。“我有信心在未来的3年,将谦益农业打造成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、产值超过3000万的绿色生态企业。”谈到未来,李明攀信心满满,他将带领更多的乡亲走上致富的生态农业之路,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。

返回顶部